市政协委员、学校理事长吴睫在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开展“提高我市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适配度”界别协商座谈会上,建言献策,积极履职,发挥委员作用。
他建议,推动职业院校(含技工院校)积极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,探索兼容技工教育体系。整合一批“空、小、散、弱”职业院校(含技工院校),支持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纳入高等职业学校序列。鼓励引导技工学校学生参加“3+2”“3+4”贯通人才培养项目。
1月21日,中国新闻网发布专题采访《重庆市政协委员吴睫:让职业教育产教融合“两头热”》。在重庆两会上,吴睫理事长积极建言献策。他提到,让产教融合从“校热企冷”到“两头热”,关键是平衡多方需求,细化和落实产教融合激励政策、运行机制和评估体系。
重庆市人民政府网、重庆日报、新华网、重庆政协、重庆教育等平台同步报道。

▲中国新闻网

▲重庆市人民政府网

▲重庆日报

▲重庆政协微信公众号

▲重庆政协微信公众号

▲重庆教育微信公众号
# 以下为专题采访全文 #

如何让产教融合从“校热企冷”到“两头热”?21日,在重庆两会上,重庆市政协委员、重庆海联职业技术学院理事长吴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言,“两头热”关键是平衡多方需求,细化和落实产教融合激励政策、运行机制和评估体系。
近年来,随着产教融合全面深化,重庆产教融合模式不断丰富,已经发展到包括职业教育集团(联盟)、产教融合型企业、现代产业学院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市域产教联合体等多种模式。

▲吴睫(左一)
吴睫在调研中发现,当前职业教育与产业人才培养学校与企业合作“一头热,一头冷”,全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表现出学校积极性高、热心参与,而企业却持冷静观望的态度。他认为,产教融合以“产”为先,企业因其能精准把握市场人才需求、提供实践资源与师资支持、推动创新及成果转化,是产教融合提质见效以及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。
对于如何提高企业积极性,吴睫也有自己的看法。他认为,需要进一步细化和落实产教融合激励政策,深化“引企入教”改革,加大对企业的激励力度。政府应出台更多针对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税收优惠、财政补贴政策等,降低企业参与成本,提高其积极性。鼓励学校和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,如现代学徒制、产业学院等。
“产教融合是方式,协同育人是目的。”吴睫认为,学校要帮助企业实现人才储备、技术创新等目标,为企业输送精准匹配的人才;与企业共建研发中心,助力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。同时,企业也要为学校提供实践教学资源、师资培训等支持,提升学校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,促进学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。

“完善产教融合,建立健全的体制机制尤为重要。”吴睫建议,重庆需完善质量评估机制,构建质量评估指标体系,建立质量评估制度,从而指导和促进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。同时,建立产教融合政策执行评估机制,定期对产教融合政策法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,以确保政策法规得到有效实施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