暑假怎么过才算充实、有意义?
答案可太多啦
但参加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
绝对算一个超棒的打开方式
既能学到东西
又能玩出不一样的意义~
这个暑假
我校组织7支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团队
奔赴渝北区龙兴镇
聚焦法治、健康、文化、科技等领域
通过急救科普、非遗传承、普法宣传
科技助农、社会治理、爱心敬老等多元形式
用青春力量绘就乡村发展的多彩画卷



△禁毒宣传进社区,青春力量筑防线
校团委“青春守护”实践团深入渝北区龙兴镇天堡社区,开展“禁毒宣传进社区”暑期“三下乡”活动。

实践团在社区活动中心开设“青春不‘毒’行”讲堂,重点针对新型毒品讲解毒品种类、巨大危害及青少年防毒技巧;在社区主干道、广场等区域悬挂禁毒宣传横幅,扩大宣传影响力;开展入户走访宣传,向周边居民发放禁毒手册,强调家庭禁毒教育重要性并答疑解惑。此次活动有效提升社区居民识毒防毒拒毒意识,展现海联学子服务社会、守护平安的青春担当。



△以急救技能守护乡村,空乘学子书写青春担当
空中乘务学院“三下乡”实践团走进渝北区龙兴镇龙祥社区,开展急救技能普及活动。

团队成员发挥专业优势,重点教学“黄金急救法”,详细讲解并演示心肺复苏(CPR)关键步骤;运用“剪刀、石头、布”口诀生动教学海姆立克急救法,并指导居民掌握应对异物卡喉的标准操作;实践教学手臂骨骼包扎技巧,将三角巾使用化为“安全铠甲”的实用技能。


通过通俗讲解与实操演练,成员们将专业急救知识转化为居民可以学习掌握的“生活技能”,以青春力量守护乡村安全,助力基层建设。



△青春担当在基层,航空运输学子在行动
航空运输学院社会服务实践团深入渝北区龙兴镇龙兴社区开展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。




活动紧扣全民禁毒宣传月节点,重点进行禁毒知识宣传,普及毒品危害与防范措施;生动普及实用急救技能,现场教授海姆立克急救法、癫痫应对及烫伤处置方法;提供免费血压测量服务等。



同时,团队还前往回龙桥幼儿园开展少儿趣味手工活动,丰富儿童暑期生活。



△乡村振兴促进团科技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
航空工程学院“乡村振兴促进团”赴渝北区龙兴镇龙胆村,开展科技助农“三下乡”实践活动。




活动聚焦现代农业技术应用,实践团现场演示无人机精准喷洒农药,有效提升作业效率、减少农药浪费;举办无人机农业应用宣讲,介绍其在播种、监测等多环节的应用价值;深入果园协助打理,亲身体验农事劳作;利用抖音平台直播助农,推介当地优质瓜果,拓宽销路;创新引入智能采果技术,运用采摘机器提升效率、降低损耗,吸引农户围观学习。活动将前沿科技引入田间,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。



△用知识护航,以行动显担当
智能车辆工程学院社会服务践行团前往渝北区龙兴镇迎龙社区开展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。


活动聚焦“专业服务”与“安全守护”。实践团带队老师进行汽车知识宣讲,深入浅出讲解日常保养、故障排查等实用技巧,增强居民安全出行意识。实践团成员开展反诈科普宣传,通过发放手册、剖析近期高发诈骗案例,普及“三不原则”(不轻信、不透露、不转账),叮嘱居民遇疑及时沟通或报警,有效增强居民的防范能力。



△年轻人遇见老手艺,文化传承有了新模样
携程文旅产业学院走进渝北区龙兴镇普福社区开展“非遗手工制作与传承”暑期“三下乡”文化活动。



在志愿者指导下,社区居民热情学习了传统折纸和剪纸技艺,并亲手缝制了内含艾草、薰衣草等香料的中药香囊。居民们纷纷表示活动既锻炼了动手能力,又感受到了传统手工艺的魅力,增进了邻里交流,营造了温馨和谐的社区氛围。



△当青春遇见社区,这场实践把服务送到居民心坎
公共事务学院师生赴渝北区龙兴镇支援社区开展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。活动涵盖法治护航、健康关怀、安全防诈三个方面,精准服务居民需求。




普法团队运用地道重庆方言,通过情景剧生动演绎《民法典》案例,使法律知识通俗易懂;康复治疗团队携带专业设备,为200余位居民提供血压血糖检测、理疗服务,传授居家保健技巧并建立健康档案;反诈宣讲团队现场演示“国家反诈APP”使用方法,并模拟揭露“AI换脸”等新型骗局,剖析电信、养老诈骗案例,全力守护居民“钱袋子”。活动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社区服务,有效赋能基层治理。

△重庆日报报道我校“三下乡”

△渝北共青团报道我校“三下乡”
学校团委、各二级学院通过开展
形式多样的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
让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提升综合素质
强化奉献意识,增强社会责任感
深入基层受教育、长才干、作贡献
读懂了教育、耕耘与志愿服务的意义
让青春在扎根大地中绽放光彩
这便是“三下乡”的价值
 
            




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4917号
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4917号